了解偏见可能反而有害
原文:https://www.readthesequences.com/Knowing-About-Biases-Can-Hurt-People
曾经有一次,我试图向母亲解释专家进行判断时的校准问题:「所以,当专家说他们有 99% 的把握时,实际上准确率只有 70% 左右。」话一出口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和母亲说话,赶紧补充道:「当然,这种怀疑精神要公平运用,包括用来审视自己,而不是只用来反驳你不同意的观点——」
母亲却说:「你没开玩笑吧?那也太棒了!以后我要常常拿这个说事!」
Taber 和 Lodge 在《政治信念评估中的动机性怀疑》中验证了六个猜想:[1]
-
先前态度效应:即使被要求客观,对某个问题态度强烈的人依然会更认可支持自己立场的论点。
-
不确认(disconfirmation)偏见:人们会花更多时间与心力去贬低与自己想法相左的论点,而不是自己所支持的论点。
-
确认偏见:当人们可以自主选择信息来源时,会优先寻找与自己立场一致的信息来源,而非与自身立场相左的来源。
-
态度极化:面对看似平衡的正反论点时,人们原有的立场反而会变得更加极端。
-
态度强度效应:态度越坚定,越容易受上述偏见影响。
-
老练(sophistication)效应:政治知识较为丰富的人,因其更善于反驳不符合自身立场的事实和论据,因此更易受上述偏见影响。
如果一个人本就不理性,知识反倒会害了他。对于真正的贝叶斯主义者来说,信息永远不会产生负面效用。但人类无法完美地实践贝叶斯;稍不留神,我们就会伤到自己。
我曾亲眼见证过,很多人在了解偏见后反倒深受其害。他们获得了更多「弹药」,用以反驳自己不喜欢的观点。这种情况——拥有太多现成的反驳「弹药」——正是 Stanovich 所说的「理性障碍(dysrationalia)」,即那些原本思维敏捷的人反倒变得愚蠢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你一定认识这样的人吧?那些明明很聪明,却因过于老练而变得更不理性的人?你觉得仅仅告诉他们一系列经典偏见,就能使得他们成为更好的理性主义者吗?
我还记得,有些人在了解过校准/过度自信问题后不久,就说出了如下一番话:「嗯,你不能相信专家,他们经常出错,这可是有实验证明的。因此,我在预测未来时,更愿意假设事物会沿着历史轨迹发展——」紧接着就陷入一连串纷繁复杂、漏洞频出且令人生疑的推论中。不知为何,当人在相信自己所偏好的结论时,这些偏见和谬误似乎变得不那么凸出了,远不如反驳他人时一般唾手可得。
我给他讲解了不确认偏见和老练效应的问题,果不其然,下次我说了些他不喜欢的话时,他立刻指责我,说我是阅历过深的老练辩手。他没有指出具体是哪句话受到了阅历效应的影响,或是哪一条论据有漏洞,只是摇头叹息,说我显然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坑害自己。他又多了一个万能反驳工具。
如果一遇到「老练的辩手」说话不合己意,就立即联想到「老练效应」,那么就连这一概念本身都是致命的。
我努力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。上次讲授启发式和偏见时,我先通过合取谬误和代表性启发式(*译注:关于这两种偏见的详情,可参考:繁琐的细节)介绍了基本概念,然后再讲到确认偏见、不确认偏见、老练的论证、动机性怀疑(motivated skepticism)和其他的态度效应。我用接下来的三十分钟,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反复强调这一主题。
我想让听众对这个主题感兴趣。简单介绍合取谬误和代表性就能达到目的。但假如他们真的有兴趣了。然后呢?关于偏见的文献大多只是为研究而研究。我必须在那次讲座中严肃警告听众,否则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再听这些警告了。
现在,无论是写作还是讲演,我都会确保在谈到校准和过度自信之前,先讨论不确认偏见、动机性怀疑、老练辩手和思维敏捷之人的理性障碍。首先,不伤害!